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電力市場建設的加快推進,虛擬電廠作為電力系統新業態、新模式,作用日益顯著,需求日益增長,發展條件日益成熟。
4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提出堅持多元參與,鼓勵民營企業等各類社會資本結合自身優勢參與虛擬電廠投資、建設和運營。
提出,到2027年,虛擬電廠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成熟規范,參與電力市場的機制健全完善,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虛擬電廠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各類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全國虛擬電廠調節能力達到5000萬千瓦以上。
同時,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虛擬電廠發展方案,加快培育虛擬電廠主體,加快推動虛擬電廠通過公平參與電力市場或需求響應,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拓寬收益渠道。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接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在對進行解讀時表示,制定是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虛擬電廠是具有鮮明新型電力系統特征的新型電力運行組織模式,可有效聚合分布式電源、可調節負荷、儲能等各類分散資源,協同參與電力系統優化和電力市場交易,有利于增強電力保供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完善電力市場體系。
林衛斌告訴林衛斌認為,需求響應與虛擬電廠既有重要關聯,又有顯著區別。一方面,負荷聚合是需求響應的重要資源之一。另一方面,負荷聚合也可以在用電負荷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實現分布式新能源發電負荷、用戶側儲能和可調節用電負荷的各類聚合。
林衛斌建議,在完善峰谷電價的基礎上,隨著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的推進逐步引入現貨市場電價,對大用戶實行“固定電價+現貨電價”政策,實現用戶側需求響應的常態化運行。
在規范虛擬電廠定義和功能定位的基礎上,提出推動因地制宜發展、提升建設運行管理水平、完善參與電力市場等機制、提高安全運行水平、推動技術創新和標準規范體系建設等重點任務。
一是規范虛擬電廠的定義和定位。目前,各方對虛擬電廠的角色定位、聚合資源范圍等方面尚未達成統一認識,虛擬電廠的定義和功能定位有待進一步規范。
明確虛擬電廠是聚合包括分布式電源在內的各類分散資源,協同參與電力系統優化和電力市場交易的電力運行組織模式,對增強電力保供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完善電力市場體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多種調節服務,參與市場交易和需求響應。
二是推動虛擬電廠因地制宜發展。我國不同地區的資源條件、負荷水平、調節需求等差異較大,對不同特點的虛擬電廠需求存在較大差別。同時,當前大多數虛擬電廠僅通過需求響應獲取收益,商業模式較為單一。
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虛擬電廠發展方案,加快培育虛擬電廠主體,加快推動虛擬電廠通過公平參與電力市場或需求響應,開展綜合能源服務,拓寬收益渠道。
三是提升虛擬電廠建設運行管理水平。目前部分地區在虛擬電廠項目建設、接入管理、系統調試等方面的管理流程不清晰,對接入調用、資源聚合的要求還需要進一步明確。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建設運行管理機制,制定本地區建設運行管理辦法。
針對接入調用和資源聚合,明確了虛擬電廠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和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條件和場景,強調參與現貨市場的虛擬電廠聚合資源原則上應位于同一市場出清節點,但也明確了可跨節點聚合資源的情況,確保與當前電力市場發展實際相適應。
四是完善虛擬電廠參與電力市場等機制。明確,虛擬電廠在滿足有關要求的情況下可按獨立主體身份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在初期可結合實際適當放寬準入要求,并根據運行情況逐步優化。提出,要健全和完善虛擬電廠參與電能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的機制,優化需求響應機制。
五是提高虛擬電廠安全運行水平。虛擬電廠聚合資源主體眾多,涉網情況復雜,一旦出現故障容易對系統穩定運行產生沖擊。從虛擬電廠參與系統運行和自身安全運行兩個維度分別明確了相關安全要求,推動提升虛擬電廠安全運行水平。
六是推動虛擬電廠技術創新和標準規范體系建設。提出,在虛擬電廠資源聚合、調節能力、智慧調控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推進智能量測與通信技術的研發應用,建立健全虛擬電廠全環節標準體系,有力支撐虛擬電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