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市場經歷了一波意想不到的行情。這次的主角不是甘草、黃芪、當歸、白芍等大品種,而是經常用到的香料——胡椒。
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網的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5月,胡椒月指數已從646.66飆漲至901.32,雖然近期出現下滑,截至6月25日發稿,胡椒指數仍高達1221.52。與此同時,草豆蔻、桂圓肉等香料的單價,也在近期迅速上漲。
去年下半年,傳統中藥材價格一路“狂飆”,如今剛剛按下暫停鍵,為何小眾品種中藥材又出現大幅漲價?
對此,6月24日,中國醫藥健康發展促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申勇接受了根據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指數網的“胡椒價格走勢”,今年初至6月10日,玉林市場黑胡椒的價格,從26元/千克左右一路漲至60元/千克;白胡椒的價格,則從40元/公斤漲至76元/公斤。此后,黑胡椒、白胡椒的價格有所回落,截至6月25日,分別為48元/千克和68元/千克。
另外,草豆蔻、桂圓肉、佛手也進入了品種指數漲跌TOP10,其中常見于火鍋的草豆蔻價格上漲最為迅猛,6月9日至24日,玉林市場草豆蔻的價格,從42元/千克上漲至68元/千克,6月25日的指數高達2557.06,較7日前上漲51.11%,是上漲幅度最大的品種。
不過,從“胡椒領跑”到“香料急上快下”,再到“胡椒價亂”,本輪香料漲價潮已有平息跡象。6月24日,康美中藥網發布的周技術分析顯示,價格保持上漲的有枳實、香葉,價格掉頭向下的有胡椒、白豆蔻、草果、肉豆蔻、蓽茇、小茴香,價格維持下滑的有合歡花、山藥、龍骨等。
這樣的“過山車式”行情,讓外界不禁聯想到前幾年中藥材價格的大漲與大跌。對此,申勇表示,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藥材經歷的上漲行情不同,本次漲價的中藥材,產地比較集中,易受天災影響。
例如,國內胡椒、八角茴香的主要產地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等南方地區,而今年南方多地遭遇洪澇災害,所以出現短期供給缺口,導致價格上漲;桂圓肉主要產地也集中在南方地區,供給同樣受到影響。
“今年漲價的都是小眾品種,市場用量不大,存也存不多,所以一旦主產區受災,就比較麻煩。”申勇分析指出,如果極端天氣持續,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50~100個中藥材品種的供應受到影響,一旦出現斷供,“價格可能高漲”。
不過,胡椒這類中藥材的種植周期較短,且并非毒麻藥品,企業可以向東南亞等供應量充足的地區采購,漲價并不會維持太長時間。
“估計3個月以后逐漸就回歸正常。”申勇向申勇還告訴另外,由于暢銷的中藥飲片品種,具有一定金融屬性,因此在預防性采購、周期性采購方面,一些大型中藥企業已有相當成熟的機制。
不過,申勇也表示,常用中藥飲片有800多種,由于一些特定品種,存在一些原料例如,蟬蛻、蛇膽等特殊性中藥原料藥材,很多要通過民間收集的方式獲得。未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小眾品種藥材,難以滿足大規模工業化需求,是供需矛盾的根源,其漲價壓力,有時候會傳導至下游市場。
雖然集采或許是個解法,但從不同省份報量的時間跨度看,中藥飲片集采進度比預期緩慢。
對此,申勇認為,標準難統一是中藥飲片集采過程中的最大障礙,如果采用一刀切的價格,很可能造成“劣幣驅逐良幣”。
對此,申勇向不過,申勇也提到,任何商品市場都存在一定的投機行為,投資者可在合理的范圍內對中藥材進行投資,一旦這些行為擾亂市場秩序,違反了反壟斷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應該受到制裁。
申勇提醒,相對于中成藥產品,中藥飲片投資難度更大。“目前,炒作中成藥產品的多,炒中藥飲片的不多,因為外行炒作起來難度很大。而且市場供需缺口,往往和炒作沒有關系,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去研究極端天氣對中藥種植的影響。”申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