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財富》雜志評論員提出了“公司應該消除審計嗎?”這一引發爭議的問題。其根據是“大型公司在年度審計上花費的數百萬實際上并沒有為投資者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
審計界對這一批評以及所謂的“期望差距”并非毫不在意。業界已經接受了國際審計和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在這方面制定的最公開可見的創新成果之一:一套全新的國際審計準則。該準則主要在2016年12月的報告中生效,將顯著改變審計師在審計報告中匯報工作的方式。
財務報告讀者已經熟悉了精心制作的審計意見,就是年復一年、各公司都一樣的標準兩頁紙上的報告。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種標準的審計報告直接體現了該職業的一絲不茍和謹慎性。對大型企業集團進行的數千小時審計工作最后變成用模板制作的面向公眾的法律樣板幾乎是荒唐的。為了回應投資者對審計報告應該更詳實更透明、更有助于決策的要求,新準則下的報告將納入重點審計事項,最終提供一個了解臭名昭著的“黑盒子”的窗口。
據IAASB審計報告實施工作小組聯合主席JimSylph稱,KAM是“審計師在計劃和執行審計時最頭痛的事情。”它們代表了在審計過程中已經與審計委員會討論過的一系列事項,而不是“以任何形式或方式取代管理層看待這些問題的角度(管理層可以在財務報表中適當披露)”,也不是“管理層在這些問題上業績的積分卡”。
2015年11月,在由IAASB、ACCA和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ISCA)主辦的圓桌會議上,要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審計委員會主席和成員仔細考慮這些新的要求。董事們集中討論了判斷投資者和監管者的反應,以及各方在確保新方法可以實現其真正價值的作用。
這是讓審計這一職業恢復其應有地位的真正機會,也是告訴全世界審計不僅僅只是一個保健因素,它在全球資本市場和公司報告價值鏈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董事們樂觀地認為,新的報告,尤其是KAM將提供有價值的開場白——它將成為投資者與管理層和董事進行有意義對話的平臺,也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財務報表編制中涉及的復雜性和敏感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重點審計事項是從審計師與審計委員會討論的大量問題中抽取出來的,但是這些KAM的報告方式必須為對審計師和審計委員會之間的密切交流并不知情的投資者和更廣泛的讀者做人性化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