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是市場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我們的新能源占有率超過50%,倒過來講,燃油車還有45%左右的量,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在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接受
淦家閱進一步說明,吉利未來將在油電混合動力領域持續投入,并聚焦五大燃油車核心產品——星越L、星瑞、博系、繽系和帝豪系。“吉利在燃油車一定還會有更大的投入,新能源如果是60%,燃油車就是40%。我們也會保證60%和40%的能力。”淦家閱表示。
這一表態與吉利“智能吉利2025”戰略中“能源多元化”的布局相呼應。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217.7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新能源車銷量占比40.8%,燃油車銷量仍占據近六成份額。淦家閱認為,市場需求多元化是吉利堅持燃油車戰略的核心邏輯:“客戶的需求一定是多元的,我們的宗旨就是要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
盡管強調燃油車型布局的重要性,但吉利并未放緩新能源與智能化布局。淦家閱回顧稱,自2021年提出“智能吉利2025”戰略以來,吉利圍繞“一網三體系”構建了智能科技生態,包括大算力芯片、星睿智算中心、AI大模型等技術底座。淦家閱特別提到,吉利在智能駕駛領域堅持“安全平權”理念。“安全不平權的智駕是一個基座不穩的空中樓閣。吉利智駕方案一定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安全作為底座,再滿足各層次不同體驗。”淦家閱說。
針對國際化戰略,淦家閱透露,吉利銀河系列產品已同步開發全球89國標準,并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市場取得突破。以馬來西亞市場為例,銀河E5單月終端銷量達580輛,訂單量持續攀升。他表示,未來將在東歐市場“保三爭二”,在亞太和中東打造10萬級出口規模,并借助雷諾的資源拓展南美市場。
有觀點認為,吉利“燃油車+新能源”雙線戰略的背后,是對市場需求的把握。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雖超50%,但燃油車仍占據近半市場。如何在技術投入與盈利間取得平衡,同時滿足多元化需求,將成為車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吉利汽車集團總收入首次超過2400億元,同比增長34%;全年歸母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213%;扣非后歸母凈利潤85億元,同比增長52%。
對于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00%的表現,淦家閱歸因于規模化效應:“銷量達到一定規模后,費用攤銷和開發效益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24年吉利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增長超90%,銀河品牌首次實現全年盈利,今年銷量目標劍指“百萬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