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教育ETF無疑是市場最火爆的焦點。
當然,短線爆炒之后,顯然多數人是不敢去追漲的。那么,有沒有哪一類股票,或者哪一類基金,有著和教育板塊幾乎同樣的遭遇,但現在還沒有否極泰來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中概互聯!那么,中概互聯有沒有可能接過教育ETF的大旗,成為下一個市場的焦點?
先看教育ETF。這是去年跌幅最大的基金之一,剛一成立就遇到政策監管,跌了幾乎一年的時間,基金凈值基本腰斬,直到今年4月才見底。
不過,進入今年6月之后,教育ETF重新又火起來了。單就凈值來看,近一周上漲23.59%,排名同類產品第一;近1個月大漲40.7%,排名同類產品第一;近3個月漲幅27.94%;而今年以來的虧損,也縮小到了僅有5%。
教育ETF的重新崛起,Z哥認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基本跌透了,跌無可跌;二是教育產業的重要性再次被大家重新認識;第三,新東方的成功轉型,新東方在線股價大漲,成為教育板塊大漲的催化劑。
但是,除了這三方面原因之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似乎還沒有看到變化。那就是,關于對教育產業的監管政策。至少從官方口徑來看,目前確實還沒有看到教育監管政策的松動。
再說中概互聯。過去一年,很多中概互聯相關的ETF基金,還有恒生科技指數基金,同樣遭遇了凈值腰斬。而近期,中概互聯類的ETF、恒生科技ETF,開始有些起色。
那么,如果后市教育ETF降溫了,中概互聯有沒有跟進的可能?
這里,Z哥先不給結論,先擺一些事實。
首先,中概互聯的政策環境,似乎比教育產業要好一些。至少從公開報道的渠道來看,平臺經濟重新得到管理層的認可。
今年5月召開的“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傳遞出來的信號是支持平臺經濟、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盡管還沒有看到關于支持平臺經濟的具體措施和細節,但是對平臺經濟而言,象征意義比實際意義要大得多。也就是說,給大家重新提振了信心。所以從這一點看,平臺經濟面臨的政策環境,似乎比教育產業更加明朗一些。
此外,就在近期,根據中證指數公司官方披露數據,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H30533)主要成分股進行了調整。這個重要的調整,就是把既在美股上市,又在港股上市的公司,成分股全部換成了港股。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中,除了沒有在港股上市的拼多多外,其他全部換成了港股。
不難發現,在調整之前的前十大權重股中,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網易、拼多多和攜程網這六家公司均是港股;而調整之后的成分股,除了拼多多外,其他都變成了上述幾家公司的港股。
而實際上,原來的指數編制規則是,如果公司同時在美股和港股上市,那么選擇美股公司,F在規則改了之后,同時在港股和美股上市,選擇港股公司了。于是,經過此次調整之后,該指數90.91%的成分股變成了港股,也能為中概股規避一定的風險。
再看跟蹤該指數的基金,比如易方達中概互聯ETF,該基金規模高達350億,截至一季度末,其前十大重倉股中,阿里、京東、百度、網易和攜程,都還是美股,但后續應該會逐漸換成港股。
當然,也有人會擔憂,投資標的從美股換成了港股,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問題怎么考慮?這個擔憂,倒也正常,反正無論何時,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擔憂。那么,同樣是風險,可能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影響更大的風險因素是否得到了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