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震蕩的市場行情下,今年新基金發行失敗再添一例。
近期,平安基金旗下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ETF,在經歷三個月左右時間發行,最終宣告募集失敗,成為年內第三只發行失敗的基金。Wind數據顯示,從去年到現在,募集失敗的基金已有35只,這背后跟市場行情、相關產品策略、基金同質化等因素都有關系,我們一起來看看。
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ETF募集失敗
已經是今年以來第三只發行失敗基金
2月19日,平安基金發布《關于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根據公告,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ETF(基金代碼:159799)是從2021年11月18日開始募集的。但是經過三個月時間,截至2022年2月17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該基金未能滿足《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因此導致該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公告還稱,基金管理人將按照該基金《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備案”中“二、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時募集資金的處理方式”相關約定辦理。由此,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ETF成為年內第三只募集失敗的基金。
資料顯示,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ETF是指數型股票基金,基金托管人是中信證券(24.52 -0.49%診股),場內簡稱為港股通消費ETF;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是成鈞,他具有豐富金融從業經驗,曾在多家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任職,2017年2月加入平安基金,現任平安基金ETF指數中心指數投資總監,管理著平安滬深300ETF、平安中證500ETF、平安創業板ETF等多只指數基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成鈞的管理規模超過135億元。
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ETF主要采取完全復制法,即按照標的指數的成份股組成及其權重構建投資組合,并根據標的指數成份股及其權重的變動進行相應調整。從投資范圍看,該基金投資于香港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以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包括存托憑證)為主要投資對象,及少量投資于部分非成份股、債券等。
該基金跟蹤的標的為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指數,從最新的數據看,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為騰訊控股、美團-W、小米集團-W、創科實業、比亞迪(241.89 -0.44%診股)股份、李寧、農夫山泉、安踏體育、快手-W、蒙牛乳業。
但是,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指數(HKC消費)近年來的表現卻不太好,數據顯示,該指數近一年以來跌幅為31.60%,今年以來跌幅為4.06%。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成立的、跟蹤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指數的ETF共有3只,包括今年1月12日成立的華夏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ETF,資產凈值為2.64億元,是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只;另外鵬華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ETF、銀華中證港股通消費ETF,分別在去年8月、5月成立,但是管理規模都比較小。
另外,易方達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ETF在去年12月10開始募集,目前距離募集截止日也僅剩半個月左右時間。
去年到今年已有35只基金發行失敗
市場調整、產品同質化等是原因
除了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ETF,虎年開年以來由于市場震蕩,此前已有兩只基金產品宣告募集失敗,分別是同泰同享混合基金、中銀證券(12.09 +1.60%診股)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
2月16日,同泰基金發布公告稱,同泰同享混合型基金于2021年11月15日開始募集,截至2022年2月15日,該只基金的募集期限屆滿,基金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故該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資料顯示,同泰同享為偏債混合型基金,是一只“固收+”產品,托管人為中國光大銀行(3.44 +0.00%診股)。該基金的原定募集期限是2021年11月15日至2022年1月14日,募集天數為60天,但是此后該基金發布了延期結束募集公告,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2022年1月14日延期至2022年2月15日。但是,同泰同享混合基金到2月15日募集滿三個月,仍然未能完成基金合同生效條件,最終宣告發行失敗。
2月12日,中銀國際證券公告,中銀證券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于2021年11月12日開始募集,但是截至2022年2月11日止,該基金的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資料顯示,中銀證券國證新能源車電池ETF是一只指數基金,簡稱是BOCI電池ETF,其跟蹤的標的是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該指數是為反映 A 股市場新能源車電池產業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而編制,選樣空間為公司業務領域涉及新能源車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新能源車電池管理系統及新能源車充電樁的A股上市公司。
但是,即便是去年市場最熱門的新能源車賽道,近期調整也非常猛烈,國證新能源車電池指數從去年11月底的高位,到今年2月18日收盤,已經跌幅超過23%。
Wind數據顯示,從2021年的情況看,在震蕩的市場環境下,也有32只新基金發行失敗,包括華泰保興、九泰基金、融通基金、大成基金、平安基金、德邦基金、中融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基金類型涉及偏債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被動指數基金等
分析新基金發行失敗背后的原因,業內人士指出,大概有幾個方面:一是市場整體行情不太好,導致投資者情緒低迷,認購基金熱情降低;二是相關基礎市場或相關指數表現不佳,產品策略不匹配市場,導致該類型的基金發行比較困難;三是新發基金同質化競爭非常激烈,一些不具備相關優勢的基金公司推出的產品,也難以得到投資者關注。
一家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坦言,當前市場行情走勢比較震蕩,年初不少新基金面臨發行成立的難題,就算是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也遇冷,一些中小基金公司的新發就更困難了,除了發行失敗的,延長募集期的更多。“ETF發行非常依賴市場表現,但最近A股持續調整,新能源等熱門賽道大幅調整,近一年港股也表現不佳,互聯網、消費等板塊波動也不小,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認購意愿。況且當前ETF賽道競爭可謂是白熱化,相關行業ETF層出不窮,跟蹤同一指數的ETF也有很多,同質化意味著多只相同的產品去分流有限的市場需求,投資者就算要乘著市場調整去抄底,也首選場內已成立并且流動性較好的ETF,而不是仍需建倉的新發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