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2024食品飲料消費論壇”在滬舉辦。論壇上發布的聚焦2024年食飲領域新變局,通過3大關鍵詞、9大趨勢,為全行業發展提供新視角,探討食飲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論壇上,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品牌價值研究院智庫專家唐健盛對2024年食飲消費新邏輯洞察進行解讀。他在開篇提出,了解00后才能看懂消費新邏輯。“消費市場一直是年輕人的時代,00后主導了現在的消費升級。”
“不是某某買不起,而是某某更有性價比”的口號在這兩年成為不少消費者的口頭禪。指出,消費者在日常購買中更加關注商品的質量與價格之間的平衡,精打細算成為普遍趨勢。
“消費者的獲得感來自極致性價比。”唐健盛在論壇上表示。也因此,“不買貴的,只買對的”成為性價比消費的主流觀點。
同時指出,在性價比消費中,消費者并沒有一味追捧低價。入口的食物飲料,消費者并不馬虎。在“性價比”的消費潮流中,消費者“要品質也要實惠”。也是因此,在消費市場,山姆、Costco等倉儲式超市的大包裝商品受到青睞;而在流通環節,減少中間商,供應鏈直采的量販式零食店、折扣店模式興起。
唐健盛認為,極致性價比并非消費降級,而是源于消費者當前的獲得感,“購買臨期零食和二手產品,并非出于節約或缺錢,而是基于專業的考量”。
有理性就有感性,情緒消費與性價比消費并駕齊驅。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不僅僅是滿足,還體現著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和自身的生活態度。
近兩年“國潮消費”興起,年輕購買力越來越體現出不盲目追隨國際大牌,更偏愛國內本土品牌的消費趨勢。在消費市場也可以看到,原本強調“進口零食”折扣的門店,現如今被國產零食品牌占領了半壁江山,而帶有中國元素的茶飲也與咖啡一較高下,成為下午茶時間的�?�。
“喜歡國貨,來自于基因里的偏好。”唐健盛以奶茶為例解讀稱,奶茶之所以賣得好,從文化邏輯來說,奶茶的傳承指出,IP聯名商品不僅是情緒消費的代表,更是推動消費者購買的營銷利器。無論是游戲、二次元、電視劇還是大牌的聯名,其在食飲界的影響力均不可小覷,尤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但唐健盛也著重指出,IP聯名并非僅僅貼上一個logo那般簡單。
情緒總是被場景牽動。一杯咖啡,一把野餐椅,多少年輕人選擇周末在這樣的門店來一杯咖啡?指出,年輕人喝的不是咖啡,而是松弛感和儀式感。
“00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強,所以能幫消費者對抗焦慮的產品一定是一款好產品。”唐健盛解讀認為,儀式感和松弛感正是年輕人可以掌握的事,例如上班喝一杯咖啡就是一種儀式感,從生活轉換為打工的狀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信息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愿意為健康生活方式投入時間和金錢。認為,健康消費將是未來消費的重要趨勢之一。
怎樣把握“健康”這一概念?在唐健盛看來,中式養生已經開始把西式的健康概念迭代。“中式養生、新漢方,是不用去進行教育的,大家天然就知道,所以這會是推動市場迭代的重要因素。”他說。
保溫杯里泡枸杞,長發養發芝麻丸,這些“藥食”成了年輕人的消費新熱點。認為,“新漢方”已經成為食飲替代風口。
在健康消費的趨勢下,基于原料和成分的產品開發和營銷方式也成為企業推崇的新利器。顯示,約70%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對食品中添加劑的使用持負面態度,甚至害怕購買含有添加劑的產品。“0添加”才是上上選。
唐健盛認為,概念營銷將迭代為技術營銷,這是當前很重要的一點。“概念是智商稅,原料成分才可信,不怕消費者聽不懂,怕的是你不專業,企業需要告訴消費者最實實在在的內容。”唐健盛說,例如十年前玻尿酸這一名詞不會出現在化妝品的宣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