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消息,公募基金2023年三季報披露昨日收官。由于市場持續回調,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總規模為27.2萬億元,較二季度末微跌,總體保持穩定。權益類基金整體出現縮水,債券型基金規模大幅增長。展望未來,基金經理充滿希望,預期權益市場即將苦盡甘來。
最新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增長3%,環比下降0.58%。剔除貨幣基金后,公募基金三季度末規模為16萬億元,較二季度末下降0.64%;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為2.8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為4.1萬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為8.3萬億元。
與二季度相比,三季度債券型基金增長1489億元;主動股票型基金規模整體出現縮水,較二季度末減少約542億元;商品型基金與QDII基金賺錢能力突出,規模環比增幅居前,分別為21.5%、7.8%。主動權益基金因業績整體表現不佳,投資者“用腳投票”選擇贖回。
三季度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和倉位配置均受到影響。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三季度下跌8%。統計顯示,公募基金三季度合計虧損達到3467.8億元,較二季度虧損幅度有所擴大。
數據顯示,貴州茅臺蟬聯偏股型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榜首;鸪钟匈F州茅臺和寧德時代的總市值分別達到884.3億元和600.5億元,持有基金數量均超過900只。與二季度末相比,藥明康德、立訊精密、古井貢酒、山西汾酒新晉前十大重倉股,中興通訊、陽光電源、晶澳科技、中際旭創退出前十大重倉股。
展望后市,基金經理們充滿希望,相信市場終會回歸理性。景順長城基金經理劉彥春表示,過去三年,企業經營以外的因素對股票定價造成了巨大擾動,這一過程已近尾聲,預期權益市場即將苦盡甘來。富國基金基金經理朱少醒表示,對中國經濟的長期韌性保持信心,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投資者當前選擇承受的市場波動應該是值得的。廣發基金基金經理劉格菘表示,隨著宏觀政策逐步落地、經濟穩步復蘇、資金層面流出趨緩,估值分位與成長增速顯著不匹配的狀況會逐步改變,市場在經歷極端情緒宣泄后終會回歸理性。從中長期來看,成長性標的的吸引力已經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