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地方政府對東北區域深加工企業資金補貼取消后,東北區域深加工企業淀粉報價開始回歸正常,玉米淀粉與玉米價差底部由原來的200元/噸快速抬升至350元/噸。截至目前,玉米淀粉與玉米價差最低達到310元/噸,二者價差重新回到底部區域;诙邇r差統計數據和玉米淀粉基本面角度考慮,我們認為二者價差繼續走縮空間較小。
2022年以來,玉米淀粉與玉米1月合約價差由2月的550元/噸持續走縮至310元/噸,我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淀粉下游消費同比大幅下降。今年3月以來,受上海、吉林等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淀粉下游需求出現明顯下降。數據顯示,自4月開始全國淀粉加工開機率由此前的60%快速下調至46%,淀粉周度產量也由此前的31萬噸快速下降至24萬噸。但是,在玉米淀粉產量快速下調的情形下,淀粉庫存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從此前的118萬噸快速增加至129萬噸。由此,可以推測在淀粉產量下降的情況下,淀粉庫存不降反升,說明淀粉下游需求更加疲弱。
二是原料端價格下降,成本支撐因素趨弱。自2月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玉米期貨2301合約價格從此前的2750元/噸快速上漲至3000元/噸。隨后由于國家大量投放定向稻谷及進口谷物價格下跌,導致國內玉米價格也出現大幅下跌。玉米期貨2301合約從5月的3000元/噸下跌至7月的2600元/噸。由于玉米淀粉以玉米為原料,二者價格走勢存在高度相關性。玉米淀粉絕對價格比較高,價格波幅也高于玉米。因此,當玉米價格出現下跌時,玉米淀粉價格大概率也會出現下跌;谏鲜鰞牲c因素,使得今年玉米淀粉與玉米價差自3月以后出現持續下跌。
今年5月以來,由于玉米淀粉下游消費持續走弱,玉米淀粉與玉米價差持續走縮,淀粉加工企業利潤大幅下降,部分企業處于持續虧損中。以黑龍江地區淀粉加工企業為例,自4月初以來黑龍江地區淀粉加工企業生產利潤開始轉負,7月下旬虧損幅度達到最大,加工一噸淀粉虧損約為220元,為2019年以來最大虧損幅度。另外,就虧損時間而言,今年玉米淀粉加工企業自4月開始出現虧損,按照目前玉米淀粉與玉米價差預估,預計到9月底之前,淀粉加工企業或繼續虧損。自此,今年淀粉生產企業虧損時間長達6個月,也是2019年以來虧損時間最長一年。
基于淀粉加工企業虧損幅度和時長考慮,我們認為今年淀粉加工企業持續虧損概率較低。一部分生產情況較差或者經營現金流比較緊張的企業,或面臨被迫停產風險。由于這部分企業暫時停產,會使得淀粉市場供應階段性顯著下降,進而使得淀粉行業加工利潤回到均衡水平。
基于淀粉生產企業加工利潤和原料端價格考慮,我們認為玉米淀粉與玉米價差繼續走縮空間較小。從盈虧比角度考慮,我們認為當玉米淀粉與玉米價差在300元/噸以下時做擴盈虧比較為合適。另外,從季節性角度考慮,淀粉消費依然存在“金九銀十”預期,屆時如華北新作玉米上市期間出現上漲,則淀粉價格漲幅或高于玉米價格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