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發布,公司正在調整業務結構中,包括退出惠民保等業務,部分短期健康險業務將并入其余子公司。
“去年監管的文件對于養老險公司主業的發展影響較大。”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擴大參與個人養老金的金融機構與產品范圍,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覆蓋的范圍拓展至包括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產品、銀行理財、儲蓄存款等適合投資的金融產品。當年11月25日,在36個城市和地區率先啟動實施的個人養老金業務正式開閘。
平安養老險黨委書記、董事長甘為民曾表示,養老保險公司在養老金管理上,無論是表內業務還是表外業務,具有大類資產配置和絕對收益投資優勢和豐富經驗,可以更好地應用到個人養老金管理上。在其看來,養老保險公司覆蓋一、二、三支柱,為滿足民眾多樣化的個人養老需求,正在不斷豐富個人養老金賬戶產品以及個人商業養老金融產品和個人其他長期性金融產品,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的選擇。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中的保險類產品有82款,有20余家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其中養老險公司有4家共22款產品,分別為國民養老10款,太平養老、泰康養老各5款,新華養老2款。
商業養老金業務是養老險公司為個人客戶開立商業養老金賬戶,并提供賬戶管理、養老規劃、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服務的創新型養老金融業務,也是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起,人保養老、國壽養老、太平養老和國民養老4家養老險公司在10個省市試點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目前,4家養老險公司的官方平臺均設有商業養老金業務專區,提供養老規劃、產品選購和賬戶服務等。
發力“第三支柱”,以國民養老為代表的“后起之秀”值得關注。2022年3月,注冊資本高達111.5億元的國民養老成立,被稱為“第三支柱的國家隊”,監管鼓勵該公司在業務經營、風險管控和管理機制制度方面大膽創新,積極參與養老金融試點。國民養老成為首批“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金”雙試點的養老保險機構。
“養老險公司的專業優勢包括精算與全生命周期保障能力、長期投資與絕對收益獲取能力以及全面審慎的風險控制能力等。”在恒安標準養老董事長萬群看來,養老保險公司應充分發揮專業能力,全面拓展養老金市場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