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國慶節后碳酸鋰期貨盤面情緒明顯改善。10月12日,碳酸鋰期貨全部合約漲停,主力LC2401合約上漲6.97%,報收164950元/噸;次主力合約LC2407合約收于142400元/噸,期現基差首次小于10000元/噸,收窄至4550元/噸,LC2401與LC2407合約價差重回20000元/噸關口,達到22550元/噸。在此之前,主力LC2401合約已連續反彈4天,累計漲幅接近10%,累計增倉1.5萬手,合約總持倉量達到11.90萬手。現貨方面,也出現止跌態勢。Mysteel數據顯示,10月12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169000元/噸,較前一日上調2000元/噸。 受此影響,昨日鋰礦股大爆發。其中,江特電機、吉翔股份、中礦資源、永興材料全部漲停,贛鋒鋰業、天華新能、天齊鋰業也都大漲,帶動新能源產業鏈全面回暖。投資新能源賽道的ETF均受益大漲,新能源車ETF(515030)上漲3.05%,新能源ETF基金(516850)上漲2.26%,新材料50ETF(516710)上漲1.62%、碳中和ETF(159790)上漲1.33%。 對于昨日盤面大幅拉漲的原因,中信建投分析師張維鑫認為,目前碳酸鋰期貨基本面并沒有看到顯著的改善,但是上游挺價意愿強,疊加產量的環比減少,本輪反彈仍是情緒主導的預期交易。“從8月初至今,碳酸鋰期貨跌幅達35%,其間基本沒有出現有力的反彈,在昨日漲停之前,碳酸鋰期貨連續反彈4天,強化了階段性見底的信號。”張維鑫表示,盡管碳酸鋰出現了階段性見底的跡象,但近遠月價差并未縮小,LC2401與LC2407合約價差仍然維持在20000元/噸以上,甚至較節前有所擴大,反映的是市場的強現實與弱預期狀態,在沒有明顯看到2024年供給釋放不及預期的前提下,市場關于碳酸鋰的弱預期不會有太大改變。 廣發期貨分析師林嘉旎也分析指出,在利空出盡、盤面低位的情況下,現貨近期出貨情況和情緒均有改善,疊加前期拿貨成本較低的貿易商加價銷售,進一步刺激現貨價格企穩反彈。近期上游陸續減產,志存鋰業等企業公告部分檢修減產,供給端預計減產影響總量約4000噸,供給縮量對市場也有一定帶動。此外,在之前的一波連續下跌中,目前的盤面價格已突破多數外采原料的成本價,成本端支撐也進一步加強。 據了解,因終端需求較差、成本倒掛,節前碳酸鋰生產企業陸續宣布減產檢修計劃。其中,盛新鋰能9月25日表示,全資子公司致遠鋰鹽近期將對產線進行正常檢修,具體時間待定。無獨有偶,9月27日,志存鋰業宣布于9月29日至10月25日對部分基地設備進行檢修,預計10月份碳酸鋰減量3000噸左右。目前上下游維持博弈但下游逐步掌握主動,上游庫存累積。 從基本面來看,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邵婉嫕指出,當前碳酸鋰需增供減,供需市場由過剩轉向短期緊平衡的格局。從供應端來看,自9月初開始,碳酸鋰價格跌幅領先且大幅于原材料,冶煉利潤虧損,外購鋰精礦生產的虧損幅度由3.5萬元/噸逐步擴大至5萬元/噸左右。四川和江西等主產區鋰鹽生產商紛紛啟動減停產,2023年9月與10月,國內碳酸鋰產量分別為4.12萬噸、3.65萬噸,環比分別下降8%、12%。在碳酸鋰基本面交易邏輯邊際更迭的背景下,碳酸鋰價格底部企穩,收于漲停板。從終端需求來看,新能源車產銷雙旺、三元動力電池裝車量修復明顯,儲能中標規模再創新高,磷酸鐵鋰裝車和儲能電池產量表現平平。 從成本端來看,SMM分析師徐穎認為,鋰鹽價格的下行,短期之內很難觸及自有資源企業的成本線,高位的邊際成本支撐仍為外采鋰輝石和外采鋰云母企業。“云母端從2022年底至2023年9月中旬,日度聯動的碳酸鋰生產均盈利,反映鋰云母的價格和碳酸鋰的價格呈現高度相關性,且反映即時性較強。但從2023年9月末開始,外購鋰云母精礦生產企業面臨虧損,倒逼其減停產。云母冶煉企業虧損至最低點后價格觸及短期低點并反彈。”據徐穎介紹,SMM通過對外采云母冶煉企業進行成本利潤分析發現,此情形與4月底極為相似,外采云母冶煉企業擁有其盈虧平衡點,碳酸鋰價格也隨之出現周期性波動。 值得關注的是,自2023年一季度以來,碳酸鋰價格跌幅急速拉大,但外采鋰輝石的成本仍居高位,導致一季度末開始鋰鹽廠盈利空間急劇縮窄甚至實現負盈利。“4月末碳酸鋰價格反彈,但是鋰輝石精礦的定價聯動鋰鹽或者鋰礦月度或者季度價格,鋰輝石價格跌幅較緩,因此鋰鹽廠雖擁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極為有限。此后,碳酸鋰價格一路下行,輝石冶煉企業負盈利現象維持。直至9月22日觸及76766元/噸的虧損低谷后,輝石冶煉企業心理防線一再擊穿,減停產現象頻出。”徐穎表示,10月起,部分鋰鹽企業四季度礦石價格已初步敲定,邊際成本下行顯著,加之鋰鹽廠經歷前期成本和價格倒掛之后挺價情緒漸濃,開始出現虧損幅度縮窄現象,碳酸鋰價格呈現周期性波動。 庫存方面來看,據SMM數據,9月樣本月度總庫存為48621噸,其中樣本冶煉廠庫存為29505噸,樣本下游庫存為19116噸。近期庫存有所消化,9月庫存結構向下游轉移,但目前下游整體庫存仍維持常量,但電芯需求不足材料廠訂單大幅減量,庫存水平對應目前得需求情況已經足夠,下游補庫幅度仍未見明顯改善。 連續5個交易日延續上漲態勢,是否說明碳酸鋰期貨已迎來拐點?“目前上游外采成本基本已經倒掛,在150000—160000元/噸附近或有過半上游有成本壓力,在當前無新增利空的環境下市場對利多表現趨于敏感,盤面可能存在小反彈。”林嘉旎認為,節后現貨成交和情緒均有改善,上游近期陸續有減產消息,后續持續觀察減產幅度對供應的影響,下游心態目前普遍偏弱,碳酸鋰基本面或逐漸轉向供需雙弱。 “雖10月碳酸鋰產量端減量,但進口量增加導致供應端有效補給充足,然需求端持續減量,行業整體仍呈現小幅去庫狀態。”徐穎表示,國慶節后,不少鋰鹽廠開始挺價惜售,情緒漸濃,刺激短期碳酸鋰價格持穩。但是下游長協提貨基本滿足自身需求,且電芯及車企環節客供比例不斷上升,在需求持續下行的情況下,中間環節零單采購十分有限。她認為,短期上下游強勢博弈現象仍將持續,由于鋰鹽廠觸及成本線后挺價意愿較為激烈,但需求端承壓明顯,碳酸鋰短期價格或維持波動,不排除進一步反彈可能,但反彈力度和持久度仍未可知。 張維鑫也認為,當前交易的邏輯依然是情緒主導下的關于供需關系改善的預期交易,反彈能否延續,空間能否進一步擴大,主要取決于需求端是否配合。“9月份新能源汽車數據表現中性偏弱,反映出新能源汽車增長放緩的壓力,疊加下游控制庫存、去化庫存的大背景下,即使價格反彈,也難以再現‘搶貨’的情景,也就難以支撐碳酸鋰價格實現進一步的大幅反彈。”張維鑫強調,雖然部分廠家挺價意愿強,但供給放量的根源依然存在,短期挺價無法改變長期的供需結構變化趨勢,挺價效果面臨打折。在長期過剩壓力巨大的背景下,對反彈空間不宜過度樂觀。他認為,這一輪反彈大概率是大的下行趨勢中的一個浪花,持續性不高,最遲11月份預計將再度迎來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