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網站文件顯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在8月24日出售了133萬股比亞迪H股,平均出售價格約為277.1港元/股,價值近3.7億港元。據悉,這是持股14年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首次減持了比亞迪。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斥資2.3億美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在港股認購比亞迪2.25億股股票,系比亞迪5%以上持股股東。而本次減持后,巴菲特仍持有比亞迪2.18億股,持股比例降至19.92%。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
但任澤平認為,巴菲特已是“英雄遲暮”。任澤平稱,巴菲特未來在投資方面將會變得越來越保守,而不是進取,業績也大不如前,如果不能培養好接班人,存在“晚節不保”的風險。
任澤平在文中表示:“巴菲特被曝出投資和衍生品出現巨虧,導致其二季度凈虧損3000億元,虧損額相當于在比亞迪身上賺的5倍以上。近年的持倉,除了蘋果,基本乏善可陳。美人遲暮,英雄末路,令人惋惜。”
在任澤平看來,新能源是未來最有希望最具爆發力的行業,短期調整很正常,長期潛力巨大。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正在進入大眾快速普及階段,市場滲透率還有3~5倍空間。此外,綠電、儲能、電池、充電樁、智能化、新材料等都存在巨大市場空間。“從產業投資的角度來看,未來3~5年,這是最好的賽道。”任澤平說。
“新能源相關的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最有希望的,最具爆發力的領域。從長遠看,當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沒買房。”任澤平在文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日益火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19.4萬輛,同比增長1.2倍。另據乘聯會數據,今年7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已占全球的68%。伴隨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火熱,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也在加快建設,目前已累計建成充電樁400萬個。各地正加緊布局綠色出行,推動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201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1.3萬輛,此后十年的年均復合增長達到86%。”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在2022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進入全面市場化擴張期。
事實上,全球多國都在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相關布局,以防“掉隊”。其中,美國相關部門在8月中旬簽署了,其核心內容包括在北美生產和組裝的新能源汽車可以獲得補貼。
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在8月上漲了約12%;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的股價分別上漲了約16%和20%;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分別上漲約5%和4%。
“有人擔心美國會像一樣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鏈,事實上,與半導體產業不同,中國新能源產業已經完成了閉環,新能源汽車銷售占全球一半,鋰電池占一半,光伏占80%。”任澤平表示,中國是世界新能源產業的最大玩家,美國不可能也沒有實力像半導體產業一樣進行“卡脖子”式的遏制。
但任澤平認為,中國新能源產業也要進行更具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全力以赴加大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科研,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推出力度更大的產業政策,激發企業家精神,積極與全球各國開展合作。
“預計2030年前后是世界各國禁售燃油車的共識時間,也是傳統燃油車的‘諾基亞時刻’,是燃油車轉型、新能源車搶占市場的最后7年時間窗口。”任澤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