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持有新能源相關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又是開心的一天。截至6月6日下午收盤,中證新能指數漲幅達5.24%。從中證新能指數來看,如果從2022年開年算起至4月26日,累計跌幅達38.64%,諸多個股和基金同期跌幅超過40%,不過,從4月27日創出低點以來,截至6月6日收盤,中證新能指數漲幅超40%。
成立之后快速建倉,凈值到4月25日時曾跌至0.7449元,也就是說,1個多月時間跌幅超25%,而隨著這輪上漲,該基金凈值截至6月2日回升至0.9899元,再算上6月6日的預估漲幅,凈值將回到1元以上。
還有成立于3月8日的中郵能源革新混合型發起A,成立之后也是快速建倉,4月26日的凈值為0.7572元,同樣是在短時間內回撤了近25%,而隨著這輪上漲,凈值截至6月2日回升到了0.9990元,再算上6月6日的預估漲幅,凈值同樣有可能回到1元之上。
光伏和新能源車邏輯不同
在經歷了“過山車”行情后,接下來又會如何演繹?新能源行情下,哪個細分板塊的機會又會更大一些?
在廣發基金鄭澄然看來,光伏板塊和新能源車板塊的上漲邏輯并不相同:“光伏板塊的反彈主要
中信保誠基金孫浩中也分析道:“新能源車近期的反彈更多是由于上海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供應鏈得到修復。而對于光伏,主要是緣于能源成本上升的背景,特別是歐洲需求的快速增長。”
至于這兩個細分板塊的后續機會,鄭澄然坦言:“相對來說,更加關注光伏。就像我們常說的‘彈簧理論’,即受壓彈性最好的彈簧韌性最強。一方面,硅料價格的下降有望帶來中下游制造的強勁反彈;另一方面,光伏的需求在全球來看也是多點開花,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對光伏能源比較看好。”
“而電動車的增長,相對來說更加集中在歐洲和中國,因此在需求端的波動性和確定性還需要再觀察。如果需求邊際走弱,加之之前漲得比較多,那么電動車板塊的估值就會承受一定的壓力。”鄭澄然進一步說道。
孫浩中則表示:“相對來說,在新能源車這個方向上,品牌整車,電池,以及一些有競爭力且格局相對較好的環節,比如隔膜、負極等,值得關注。在光伏這個方向上,相對關注一體化組建、逆變器、膠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