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工業文明扮演著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角色。
9月24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工業文明國際論壇召開,推出了一場世界工業文明交融互鑒的思想盛宴,一個全球產業交流合作的高端對線日,工業文明國際論壇專題論壇三“鑒往知來: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傳承和創新”將如期召開。專題論壇不僅是對過往工業精神的致敬,更是對未來創新的啟迪。
主辦方供圖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 構建中外工業文明交流互鑒平臺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五千年不間斷文明傳承的大國,是古代工業文明起源地之一,對世界文明進程影響深遠。如今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全球產業創新重要動力源頭和經濟穩定增長壓艙石,需向世界展示中國綠色創新、包容開放的大國工業形象。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工業國際形象美譽度滯后于其對世界工業文明的巨大貢獻。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局勢復雜、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等全球性挑戰,更加需要加強中國與世界工業文明交流互鑒。
本屆工業文明國際論壇旨在討論如何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構建中外工業文明交流互鑒的平臺,用世界性話語體系展示中國工業國際形象,增強中國工業綜合實力,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并加快上海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群和浦東引領區建設。
9月25日下午,專題論壇三“鑒往知來: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傳承和創新”將如約而至,在此,你能見到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們帶來精彩的主題分享。
推動工業文明交流互鑒 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
上海,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和國際大都市,見證了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后走向現代化的歷程。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縮影,誕生了眾多“第一”,為中國工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上海市工業博物館將成為記錄上海工業發展歷程、展現中國工業崛起故事的載體,既是對過去工業精神的傳承,也是對未來創新的啟迪。推動工業文明交流互鑒,不僅有助于展示上海的發展活力和增長動力,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還能提升上海國際經濟中心的地位。
在這場專題論壇上,將由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顧玉才首先帶來“中國工業遺產的保護之路”的主題演講,他將為我們提供中國工業遺產保護的寶貴經驗和策略。
隨后,同濟大學副校長、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婁永琪將發表題為“讓‘設計+’賦能上海工業博物館建設”的演講。他的專業視角將為我們展示如何通過設計與創新來推動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建設,使其成為傳承工業精神和促進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平臺。
上海市政府參事、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的演講主題則是“中國第一批萬噸輪”。
上海電氣集團黨委工作部部長、黨委辦公室主任辛健將帶來主題演講“上海工業新紀元—科技驅動的可持續工業藍圖”,探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利用新技術推動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構建未來工業新紀元。
最后,迅達首席執行官兼全球扶梯事業部總裁、迅達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Daryoush ZiAi將帶來主題為“工業40年—傳統工藝的守護者”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