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零存整取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基金定投有很多優勢,通過一筆筆分散的投資,平滑了投入成本,還免去了擇時的煩惱。長期看基金定投是個相對有效且操作簡單的方法,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有些投資者可能會產生諸如“所有基金都可以定投”或者“定投一定賺錢”的錯誤想法,因此難免陷入基金定投的誤區。為了避免陷入誤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基金定投的幾個主要誤區,供各位投資者進行參考。
誤區1:基金定投一定賺錢
定投的基本原理是靠長期持續的投入來平滑持有成本、降低短期的波動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基金的份額在不斷積攢,等到市場開始上漲時,投資者便開始獲得投資收益。但在定投的過程中,基金價格有可能持續震蕩調整,在這個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暫時的浮虧,如果這時候投資者忍受不住賬戶的波動而選擇賣出,則會造成永久性損失。
所以,如果想基金定投賺錢,就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困難的時候需要信心和耐心,才有可能在市場轉好時收獲微笑曲線。
誤區2:所有基金都適合定投
基金定投往往更適合選擇長期上漲、波動相對較大的基金,這樣才能更好達到平滑成本的目的,比如說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寬基指數基金等。而貨幣型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雖然長期也是上漲的,但它們的波動相對較小,定投的效果相對沒有權益類基金那么顯著。如果各位投資者想選擇主動權益類基金進行定投,盡量選擇管理經驗相對豐富、歷史業績比較好的基金經理。
誤區3:等市場明朗的時候再開始定投
很多投資者都想在市場結束調整、或者市場開始上漲后再開始投資。但實際上,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的漲跌。我們站在現在看過去的K線,總感覺市場走勢很清晰,但當我們站在現在看未來的時何,總是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其實基金定投也是一樣,拉長時間來看,定投越早開始,長期的效果越好。
圖表1:不同年度開始定投至今收益情況數據
誤區4:基金下跌就停止定投
巴菲特曾說過:“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么你連10分鐘都不要持有。”
基金定投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市場出現大跌或持續調整的時候,很多投資者可能會因為恐懼而停止定投甚至清倉,從而陷入不賺錢甚至虧錢的窘境。而相對理性的做法是,在市場下跌或持續調整的時候,更應該堅定信心,保持好定投的節奏,因為在市場相對低位的時何我們可以收集更多便宜的籌碼,這樣平滑成本的效果反而會更好。
誤區5:定投基金的數量越多越好
基金定投往往更適合選擇長期上漲、波動相對較大的基金,這樣才能更好達到平滑成本的目的,隨著公募基金市場的不斷發展,基金數量也隨之增長。面對數量高達幾千只的公募基金,有的投資者可能會認為在定投的時候多選擇幾只基金同時定投的效果更好。但其實不然,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定投數量過多可能會讓人無暇顧及每只基金的策略和運行狀況。在一般情況下,選擇2-3只基金進行定投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基金定投像是一場長跑,需要耐心和堅持。市場的漲跌難以預測,但是底部區域是大致可以判斷的,目前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制定好投資計劃并管理好自己的倉位,在一個相對低位進行布局或開啟定投,拉長時間看,未來大概率可以獲得滿意的回報。